庆祝华南师范大学 90 周年校庆科技系列 “杰出化学家论坛” 学术活动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学院新闻 2023-09-04 19:28:00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点击: 收藏本文

为促进学院科研高质量发展,2023年9月1日下午在理一栋401举办华南师范大学 90 周年校庆“杰出化学家论坛”学术活动。国家纳米中心唐智勇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杨国昱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刘斌教授、武汉大学汪成教授作为嘉宾受邀参加此次论坛,学院蔡跃鹏院长,副院长胡小刚,国家杰青兰亚乾教授,刘江教授及学院近百名师生参与此次学术活动。论坛由兰亚乾教授主持。

兰亚乾教授主持.JPG 

1 兰亚乾教授主持

“杰出化学家论坛”分为三部分,首先由蔡跃鹏院长为论坛致欢迎辞,蔡跃鹏院长对四位杰出化学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为在做的参会人员介绍化学学院的发展历程和化学学科建设情况。恰逢今年90周年校庆,希望通过此次的杰出化学家论坛,能够拓宽学院师生们的科研思路,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学院化学学科高质量发展。

蔡跃鹏院长致辞.JPG 

2 蔡跃鹏院长致辞

在学术报告部分,国家纳米中心副主任唐智勇研究员做题为“光催化甲烷氧化”的学术报告,首先介绍我国天然气的分布和储量情况,从而引出甲烷高值转化的战略性意义。报告主要讲解1)甲烷催化氧化的机理与原则性控制的研究,2)晶格氧作为甲烷C-H活化的作用,3)Pause-Flow微管反应器放大反应的研究,4)催化甲烷氧化催化剂体系的介绍及理论计算筛选结果。唐智勇研究员表示未来甲烷氧化的研究中原位表征、连续催化转化及多碳化合物的合成这三方面为研究的热点。

唐智勇教授作报告.jpg 

3 唐智勇研究员作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杨国昱教授则以“硼镍(铜)钨氧合团簇的导向合成化学”做了学术报告。杨国昱教授是金属团簇合成方面的资深专家,从化学与材料学科前十热点研究引入本次团簇导向合成报告,重点介绍了过渡金属氧合团簇的缺位导向,稀土氧合团簇的开发,引申了取代和加成思想用于金属氧簇合成的新思路,并提出了簇有机骨架的概念。

杨国昱教授作报告.jpg 

4 杨国昱教授作报告

香港城市大学刘彬教授以“模型单原子催化剂用于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为题做了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1)碳中和能源系统与电催化器件的构筑,2)可持续制氢稳定催化开发-结构-功能的研究,3)动态电催化演变的研究:二氧化碳还原应用基础,4)单原子催化用于二氧化碳还原:电子结构调控与活性位点。报告的结尾刘彬教授介绍原位表征技术是二氧化碳还原机制的探索的关键。

刘彬教授作报告.JPG 

图5 刘彬教授作报告

武汉大学汪成教授做题为“三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学术报告,由共价新型有机材料的定义和结构入手,介绍新型多孔COF材料的开发,对COF材料在光电器件、能源存储、吸附和催化方面的应用进行介绍。从材料结构上入手,介绍COF材料的可控合成结构设计和拓扑发展,并介绍旋转电子衍射在解析COF材料结构上的应用,拓宽COF材料在结构表征上方式。

IMG_7794.JPG 

图5 汪成教授作报告

最后蔡跃鹏院长、兰亚乾教授及学院老师与报告专家共同参观团簇中心实验室,实地了解团簇中心实验室的设计及研究放上的布局,专家们会后对学院的化学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实验室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专家介绍:

唐智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科技部纳米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武汉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学院、密歇根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后任职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要研究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组装及其在能源和催化领域的应用。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先后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201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杨国昱,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国家杰青、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担任原子分子簇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晶体化学专委会主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矿物复合材料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稀土分子材料与超分子器件/稀土晶体专委会委员。主编《氧基簇合物化学》专著1部、撰写专章多篇。主持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专项基金、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等。

刘彬,香港城市大学教授,2012年受聘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任助理教授,并建立光电催化研究实验室。2017年2月,刘彬晋升为副教授,获得终身教职。2023年1月,刘彬教授加盟香港城市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近年来,刘彬教授的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期刊 等发表论文200余篇,他引次数三万余次,H-index: 85,在2019-2022年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学者。

汪成,武汉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院,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08-2012年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博士后,2012年4月加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有机多孔材料,主要研究方向为三维共价有机框架。发表通讯作者论文40余篇,2013年入选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2015年获得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 2019年入选国家第四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任《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编委,中国化学会超分子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晶体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