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说课,共促成长——化学学院教育硕士说课比赛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学院新闻 2020-07-16 12:42:27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点击: 收藏本文

云上说课  共促成长——化学学院教育硕士说课比赛

撰稿人:莫丹  图片:刘洁园  审稿人:曾卓、王辉、邓峰

 

“说课”是教师钻研教材、探讨教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教育硕士的说课能力,夯实教学基本功,培养教育硕士课堂教学能力,达到以“说”促“教”的目的,化学学院于6月28日上午举行了2019级教育硕士教学技能比赛。此次比赛通过腾讯会议平台,以“云比赛”的线上说课和点评形式进行。

本届比赛邀请新会一中的谭琼念老师和林永泰老师担任校外评委,由学科指导组长邓峰老师以及指导组成员王辉老师、孙艳辉老师和肖常磊老师担任校内评委。说课比赛分为两个环节:首先由参赛选手进行7分钟的限时脱稿且无ppt的说课,然后由评委老师进行提问,选手当场作答。

说课比赛经过初赛的筛选,共12位同学进入决赛。每位参赛选手在赛前认真准备,在“云比赛”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育硕士的风采。

 

刘洁园同学的选题来源于日常积累的趣味化学视频,较好地把握了《盐类的水解》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结合宏观与微观的视角,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分别设置了四个教学目标,通过评价目标与教学环节,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引导学生认识盐类水解本质,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变化观与平衡观。评委谭老师肯定了刘洁园同学对教材背景的把握和教学设计。

陈晓怡同学以《元素周期律》为说课内容,通过教师引导、以小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基于数据事实和实验事实,自主探究发现规律,掌握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逐步形成基于“位置—结构—性质”关系模型的认识角度和思路。谭老师对以新型电池材料情境引入的教学环节表示肯定,同时对课时的安排以及知识如何迁移提出了实用性建议。

成梦醒同学的说课题目是《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基于Qc-K定量判据模型视角,围绕三个背景、三个目标、六个板块与三个亮点,巧妙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科学使用定量判据模型,培养学生多重角度收集证据的素养。谭老师对情境的选择提出问题,成梦醒同学阐述了粗镍精制情境中体现可逆反应的优势。

何颖珊同学的说课题目是《沉淀溶解平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四个板块:初识模型→建构模型→完善模型→应用模型,从定义、表达式、平衡常数等方面促进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理解,并通过龋齿与含氟牙膏这一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应用,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素养。评委老师分别从书写沉淀溶解平衡表达式与建构沉淀溶解平衡模型两个方面提出建议,指出在教学中应注意表达式与电离方程式的区分,同时要明确模型建构的内容与结构。

符美珍同学的说课题目是《钠与水的反应》,依据内容分析制订目标、根据学情分析确定重难点、通过教学流程体现亮点,体现培养证据推理能力的教学目标。评委谭老师从离子浓度的角度提出如何向学生解释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的问题。评委林老师对钠与水反应实验的实施策略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陈雪玲同学的说课主题是《氧化还原反应》,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提出教学目标,并重点阐述各个板块的设计思路,得到了评委老师的肯定。评委谭老师认为陈雪玲同学的说课有关课堂时间分配考虑周到,同时提出若基于模型认知进行教学如何设计的问题。林老师提出了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教学花费时间的问题。陈雪玲同学答复将综合考虑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水平后决定。

吴宝珠同学的说课题目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采取POE的教学策略,通过教材定性实验、手持技术数字化定量实验、浓度熵的定量计算三个活动,实现证据推理式教学,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思维学习反应原理。评委谭老师认为吴宝珠同学的教学环节层层递进,设计合理,同时建议增加教学容量并整合教学内容,提炼思维方法。此外,还指出在中学实际教学中开展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具有难度,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考虑可操作性。

廖丹桦的说课题目是《苯酚的酸性》,基于模型认知的视角,从生活中的药品苯酚滴耳液入手,微观上引导学生从键的极性和基团相互影响思考苯酚酸性的本质原因,同时用实验验证,并以电离常数等理论辅助教学,从而深化学生对有机物“结构-性质”关系模型的认识和应用推广。评委谭老师和林老师提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任务重,如何设计涵盖多种知识的课程值得深思,同时指出教育既要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广阔视角,又必须重视协调学生发展需求与学习任务。

陈炽豪同学的说课题目是《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维C泡腾片的配方筛选与合理服用为例》,设计了三个分析、三个目标和三个亮点的“333”思路,并融入了思政教育。评委谭老师在肯定说课设计的同时,对课程内容必修与选修的区别进行提问,给出了在实验中强调变量控制思想的建议。

刘睿琪同学的说课题目是《钠的几种化合物》,基于课标要求、教材和学情分析,结合无机化合物认识模型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基于化学认识视角实现对元素化合物内容的学习,将对比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基于物质种类的类别通性、元素价态、反应原理的化学认识,形成元素化合物的认识模型。评委谭老师肯定了教学设计在中学教学中的实用性,同时建议在进行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吹气生火”实验时,需注意排除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干扰。

佘雪玲同学的说课题目是《双液原电池——基于模型认知和能量观念视角》,从教学内容板块化、重点难点证据化、目标研制科学化、“教、学、评”一体化和教学主线显性化五个维度进行阐述。评委谭老师提出中学如果缺乏手持技术装置应如何教学的问题。评委林老师从学生实际学情出发,建议在课程设计中采用教师引导突破的方式能更有效地把握教学的准确性。佘雪玲同学从单液原电池中Zn片有Cu附着的宏观现象以及改用教学视频方面进行回答。

陈少欣同学的说课题目是《苯酚的酸性》。谭老师肯定了说课,同时提出课程内容较少的问题。评委林老师提出如何检验苯酚软膏是真是假和含量是否符合要求。陈少欣同学回应苯酚酸性是教学重点,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建构“有机物分子中基团间相互作用”认识模型为后续学习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同时阐明了是利用苯酚与溴的取代反应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选手说课结束后,评委们对参赛选手进行了总结性和点评。王辉老师肯定了教育硕士的整体表现,表扬选手们说课环节完整,教学目标、活动、评价清晰明确,语言流畅,胸有成竹,但也指出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避免预设的情形,应从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出发进行设计。另外,还提到备课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特色勇于创新设计。

林永泰老师既肯定了同学们语言表达清晰,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理论基础扎实等优点,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部分选手们在教学容量、技术应用、说课技巧等方面的问题。

谭琼念老师肯定了同学刻苦钻研文献阅读的精神,同时提醒同学们要学会在既定的时间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同时探索教学的可操作性。

最后,邓峰老师从三方面进行点评,肯定了选手们的表现“顶天立地”。首先,通过提炼出学科观念,学科思维,结合新课标的核心素养进行说课,能“顶天”;第二,能“接地气”地结合实际考虑教学内容,合理进行教学时间的安排与分配,能“立地”。第三,认为同学们在学科理解方面均有所进步,同时指出教师不能只关注知识点的教学,而更应该关注学科认识视角和学科思维方式。

说课比赛的参赛选手们围绕提高新课标的核心素养进行说课,每位同学都展示了独特的教学方法,体现了较高的教学素养和专业能力。其他同学认真聆听选手说课和评委点评,收获满满。

化学学院举行的说课比赛为教育硕士提供了锻炼教学技能和促进教学相长的平台。通过以“赛”促“教”,不仅激发了教育硕士提高教学技能的热情,还为同学们提供了得到教育行业专家评委点评和指导的机会,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同学们将以本次说课比赛为契机,不断提高教学技巧技能,努力成为未来的优秀教师和卓越教师。

 

 

                                            化学学院研工办

                                                2020.7.16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