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科研平台 2015-01-20 10:57:00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点击: 收藏本文
重点实验室类:
1、环境理论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2011年),主持人:顾凤龙
环境理论化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旨在整合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多学科优势的基础上,进行量子化学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从分子水平上对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中的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基础研究。以期从源头创新入手,瞄准国际环境科学发展前沿,紧紧围绕今后全球环境安全与生态健康可能面临的严峻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与开发。
实验室的研究队伍是由一批学术水平高、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的科研骨干组成。实验室在编研究人员53人,其中正高职称24人,副高职称12人,中级职称1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7人近88%,具有硕士学位者6人。实验室按照三个方向分别配置了1-2名学术带头人,并配备了一名专职管理人员。
重点实验室座落在华南师范大学的大学城校区,化学与环境学院拥有的总建筑面积达3.25万m2的三栋实验大楼,其中计算量子化学和环境科学的实验用房面积已达3000m2,科研用房集中,能够完全满足实验室的教学与科研用途。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拥有一系列现代的化学类和环境类仪器设备,且其基本齐全。华南师范大学的分析测试中心亦设置在学院内,由学院代管,该中心配备了大量以材料检测为主的实验仪器设备。拟建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其物理化学和环境学科目前具有良好的科研设备基础、优质的师资队伍和扎实的研究基础,并且拥有总价值2500万元的仪器设备。
实验室筹备期间将按计划安排修缮实验场地,购置科学仪器,合理地与原有实验仪器搭配连用,希望经过2-3年的建设,使实验室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础条件。实验室将拥有5000 m2占地面积,拥有大型仪器设备30台以上,资产超过2000万元。按实验室三个研究方向创新性科研工作的需要,使之能有承担国家级环境科学和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的重大科学研究课题的基础条件,具有对国内外开放进行合作的基础条件,并能对部分本校学生和外专业研究生进行自主创新性科学研究提供条件。
详细情况可以参考实验室网站:http://sce.scnu.edu.cn/tce/
2、广东高校电化学储能与发电重点实验室(2008年),主持人:李伟善
3、广州市能源转化与储能材料重点实验室(2013年),主持人:蔡跃鹏
该重点实验室旨在开展清洁能源的储存、转化及应用,稀土发光及节能新材料设计与研制,形成一批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成果,促进广州市及广东省清洁能源与节能新材料等相关领域及行业的发展,成为聚集和培育人才、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工程中心类:
1、电化学储能材料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9年),主持人:李伟善
2、广东普通高校城市水环境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主持人:方战强
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拟从生态学原理出发,主要针对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旨在开发新材料,设计新设备,制定适于水环境的生态健康评价技术和方法,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进行产业化研究,为我省乃至我国水环境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支持,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绿色保障。
产学研基地类:
1、广东高校储能与动力电池产学研结合示范(暨研究生创新培养) 基地(2009年),主持人:陈红雨;
http://sce.scnu.edu.cn/news/262.html
2、广东高校高分子新型材料产学研结合示范(暨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2010年),主持人:石光
“高分子新型材料产学研基地”依托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和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塑”)于2009年11月4日正式成立,并于2010年11月获批为“广东高校高分子新型材料产学研结合示范(暨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基地围绕高分子新型管材、高分子新型型材、高分子新型添加剂以及高分子成型加工新技术等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包括了新产品开发、产业化推广、高层次人才培养以及企业人员培训等各个方面。
“联塑”是中国最大塑料管道产品制造企业,是中国最具知名度的塑料管道品牌,拥有位于广东省、贵州省、四川省、湖北省、江苏省、河南省、河北省和黑龙江省的11个已经投产的生产基地和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拥有丰富的产品种类,能为市场提供品种最为齐全的塑料管道及管件,包括超过70个系列及7000多种产品。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地暖、消防及农业等领域。2009年“联塑”集团总销售收入约60亿,管道产品销售额全国第一。2010年6月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基地依托“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化学问题研究”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项目。基地拥有材料学科相关研究38人,具有博士学位占93.2%,45岁以下中青年占76.3%,教授占35.7%,副教授占38.6%。近3年有关技术获得过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发表SIC收录论文超过150篇,在学科一级刊物《Angew. Chem.》、《Adv. Mater.》和《Chem. Mater.》等均有论文发表,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项目各1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还承担了企业委托的大量横向科研课题。
http://kjc.scnu.edu.cn/business/website/mainPageIndex.do?actionType=showArticleView&articleId=178